本届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开展综合和专题学术交流,凝练智力支撑和专家建议,展示林业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凝聚创新力量,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届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开展综合和专题学术交流,凝练智力支撑和专家建议,展示林业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凝聚创新力量,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报名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请在会议报名系统meeting.csf.org.cn上报名,系统将一直保持开放,论文或摘要请在会议系统提交上传。请只选择一个分会场报名和提交论文(摘要)。在截止时间内报名并缴费的代表将优先安排住宿并提供会议资料。
(二)请参会人员按照大会的主题、各分会场议题和征文范围积极投稿。学术论文格式参照《林业科学》有关要求排版,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正文(500-800字),不列参考文献。
(一)大会开幕式 7月29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学会、东北林业大学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二)大会主旨报告 7月29日上午,开幕式后拟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和有关领导就林草科技创新、学科前沿与热点和社会关注的重大林业和草原问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三)分会场学术交流 7月29日下午及7月30日全天进行分会场学术交流,本届大会共设林草科技管理、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湿地、野生动物、荒漠化防治、树木基础生物学、草原种业、草原生态、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省级林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研究生论坛等共39个分会场,分会场设置及征文范围见附件。
(四)林业和草原创新成果展示 大会将在主会场和各分会场进行林业和草原创新成果展示,展示内容有林业优秀获奖成果和林业新技术新产品。林业优秀获奖成果是指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并具有产业化价值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林业和草原及相关科技成果。林业新技术新产品包括木材加工、竹制品及其加工与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新产品,林下经济产品与产业发展,森林文化、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等。
(一)大会时间:下半年,时间待定。
(二)大会地点:东北林业大学。代表报到与入住宾馆另行通知。
1. 会议费标准
会议按照以下标准收取会议费:一般代表1400元/人,学生代表900元/人。会议期间参会者交通住宿费用自理,会议不安排接送站。
2. 会议费缴费方式:
会议缴费方式分为线上支付和现场缴费两种。线上支付将于6月14日在报名平台meeting.csf.org.cn正式开通,支持公务卡、信用卡、储蓄卡、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
(一)为做好会议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严格控制规模,各分会场应严格按照预计规模控制分会场代表人数,报名参会的东北林业大学教职员工不计入控制规模范围;
(二)建议所有参会人员在会前接种完新冠肺炎疫苗;
(三)所有参会人员须在会前14天进行体温和身体健康情况监测,有异常的须及时与组委会疫情防控工作组联系确定是否能继续参会事宜;
(四)所有参会人员会前14天内应无境外或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无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以及与上述人员密切接触者接触史;
(五)参会人员进入会场前需进行“测温+验码”检查,“体温正常+绿码”的参会代表方可进入会场;
(六)参会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汇报,遵循工作人员安排进行门诊排查;
(七)本届大会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疫情防控要求和有关措施。
大会有关信息将在中国林学会网站www.csf.org.cn文件通知栏和“中国林学会资讯”“中国林下经济”等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请及时关注。
1.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
张训亚、王 妍,010-62889059
李 莉、李 彦,010-62889819
曾祥谓,010-62889821
2. 报名缴费平台技术支持
贾国军,13693057166
3.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香山路东小府2号中国林学会学术部(100091)
序号 |
分会场 |
预计规模(人) |
分会场主题 |
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
分会场主席 |
分会场秘书长 |
分会场联系人 |
S1 |
林草科技管理分会场 |
60 |
新时代林草科技管理与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草科技管理体系构建与评价; (2)林草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研究; (3)科技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4)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5)人才建设与平台建设; (6)成果推广与转移转化研究; (7)科学普及工作。 二、热点问题讨论 科技管理与创新体系融合 |
郝育军,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林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幸良,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
吴红军,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综合处处长
王军辉,中国林科院科技处处长
王立平,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处处长 |
李耀明,13811590321,liyaoming@bjfu.edu.cn |
S2 |
碳达峰碳中和分会场 |
30 |
3060愿景下的林草机遇与挑战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草碳中和政策; (2)林草固碳增汇机理; (3)林草固碳减排技术; (4)林草碳汇监测、计量与核算; (5)碳交易与碳贸易。 二、热点问题讨论 林草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 |
刘世荣,中国林科院院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 |
王军辉,中国林科院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王晖,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 |
彭鹏飞,15801296725,pengpengfei1984@163.com |
S3 |
国家公园分会场 |
30 |
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利用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试点后体制机制的政策保障; (2)用途管制与适度生态旅游; (3)资源评估与监测技术创新; (4)在地化的特许经营制度与实践; (5)社区协调与公众参与的制度与实践; (6)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技术与方法。 二、热点问题讨论 后试点时代的中国国家公园 |
郭辉军,西南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主任委员
钟永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
胥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
姬永杰,13888855273, 2799628002@qq.com |
S4 |
自然保护地分会场 |
30 |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理论技术创新与实践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国家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 (2)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理论与实践; (3)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 (4)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及生态旅游; (5)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与有效管理。 二、热点问题讨论 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升;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与生态修复;气候变化下的自然保护地与碳中和;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 |
金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迪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
刘红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副研究员 |
冀盼盼 010-62889342,15613281013,
林乐乐 13020029771,linlele@bjfu.edu.cn |
S5 |
湿地分会场 |
30 |
湿地保护与恢复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湿地修复; (2)湿地景观规划与管理; (4)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 |
崔丽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倪红伟,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
李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所长
田家龙,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
翟夏杰 15600660825,zhaixiajie1989@126.com |
S6 |
野生动物分会场 |
30 |
后疫情时代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野生动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2)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 (3)野生动物救护繁育; (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 (5)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管理。 二、热点问题讨论 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 |
邹红菲,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院长、教授
徐基良,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教授 |
宗诚,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
李建强 北京林业大学 副教授 |
陈晶 13804575171; 343776466@qq.com |
S7 |
水土保持分会场 |
30 |
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新时代水土保持系统治理与精准监管; (2)矿山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 (3)生态修复中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冬奥会场馆及廊道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二、热点问题讨论 如何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
王百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贺康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史常青,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初磊,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郑江坤,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史常青 13911188315,scqbj@126.com |
S8 |
荒漠化防治分会场 |
30 |
荒漠化防治理论与实践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荒漠化发生过程与驱动机制; (2)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荒漠化防治新材料与新技术; (4)荒漠化防治装置与装备; (5)沙产业理论与实践。 二、热点问题讨论 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 |
丁国栋,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高永,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教授 |
高广磊,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
于明含 13426206405, yuminghan@bjfu.edu.cn |
S9 |
草原种业分会场 |
30 |
草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草种质资源挖掘与高效创新; (2)草新品种培育理论与技术创新; (3)草种生产、加工与质量管理; (4)草种产业培育与创新发展。 二、热点问题讨论 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
孙振元,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毛培胜,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钱永强,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秘书长 范希锋,北京草业与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 王克华,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钱永强 13683340835, qianyq@caf.ac.cn |
S10 |
草原生态分会场 |
30 |
新时期草原监测评价理论与技术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新时期草原监测评价技术体系; (2)新时期草原生态评价理论与方法; (3)新时代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理论与方法; (4)草原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5)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业绿色发展。 二、热点问题讨论 草原科教政企融合发展 |
唐芳林,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秘书长
董世魁,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 |
颜国强,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综合处处长
纪宝明,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副院长 |
邢方如 15201436525 xingfangru2006@163.com |
S11 |
树木基础生物学 |
60 |
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树木生长发育的调控; (2)林木生长与环境适应; (3)林木组学分析; (4)林木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5)林木分子育种技术创新。 |
卢孟柱,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
李伟,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张进,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
张进 15653139689,zhangj@zafu.edu.cn |
S12 |
树木生理生化分会场 |
50 |
林草植物逆境及生理生化分子响应机制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草植物逆境信号转导及响应的生理学基础; (2)林草植物营养生理; (3)林草植物的生态修复及应用; (4)林草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
夏新莉,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孙广玉,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姚洪军,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宋兴舜,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常委,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
张会慧 13703622750,xtwfwf@126.com 张萌萌 18686893084,mengmengzhang_chn@outlook.com |
S13 |
树木学分会场 |
30 |
芳香树木在城市森林康养应用与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疫情形势下木本药用及抗疫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景; (2)木本药用及抗疫植物资源利用; (3)芳香植物在城市森林中的应用探讨; (4)疫情下树木学远程教学新思路探讨。 二、热点问题讨论 如何利用芳香植物构建“生物防疫圈”。 |
王贤荣,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主任委员
许晓岗,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秘书长 |
秦新生,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副秘书长 段一凡,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副秘书长 尚策,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副秘书长 |
许晓岗 13390908012 1208657126@qq.com |
S14 |
森林土壤分会场 |
50 |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土壤学使命与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土壤碳计量与监测; (2)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形成与变化机理; (3)碳中和目标下的森林土壤生物过程及其碳减排增汇技术; (4)退化森林土壤修复与地力提升; (5)森林土壤健康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6)其他森林土壤学热点问题。 二、热点问题讨论 森林土壤助力碳中和战略实施的关键策略与路径。 |
崔晓阳,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孙启武,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华,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魏金铭 523003744@qq.com |
S15 |
森林培育分会场 |
60 |
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森林培育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森林培育; (2)种苗业高质量发展; (3)森林培育高质量发展; (4)森林高质量培育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
贾黎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 鹏,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谷加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段劼,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
谷加存 13796654468 gjchun001@163.com |
S16 |
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场 |
60 |
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林木遗传育种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林木遗传育种机遇与挑战; (2)多组学研究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3)林木育种技术创新与良种高效选育; (4)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可持续种业。 二、热点问题讨论 林木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
杨传平,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主任委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施季森,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陈晓阳,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苏晓华,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康向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卢孟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王军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桂丰,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赵曦阳 15246668860,zhaoxyphd@163.com;
丁昌俊 13581996158 |
S17 |
森林生态与气候分会场 |
30 |
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 (3)半干旱气候区森林变化与水文过程; (4)森林康养功能形成的微气象机制。 二、热点问题讨论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 |
刘世荣,中国林科院院长
孟平,中国林科院副院长
肖文发,中国林科院副院长
王传宽,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王晓春 东北林业大学
孙守家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张炜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金鹰18845754912, jinying_eco@163.com |
S18 |
森林工程与林业机械分会场 |
60 |
新时代森林作业技术装备创新与绿色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作业与环境; (2)木材高效利用与质量评价; (3)林业信息工程与技术; (4)林区物流与林区道路工程; (5)生态修复技术装备; (6)林业高效抚育技术装备; (7)经济林果、林药采收及预处理技术装备; (8)林草灾害防控技术装备; (9)林草装备智能化; (10)林草机器人。 二、热点问题讨论 (1)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碳汇; (2)现代林业智能装备; (3)“十四五”林草机械科技创新发展。 |
董喜斌 森林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徐克生 林业机械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
邢艳秋,森林工程分会秘书长
张明远,林业机械分会秘书长
杨建华,林草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分会
杨春梅,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
林文树 18746048736,linwenshu@nefu.edu.cn;
孟凡烨 13936550975,hljs_kyc@163.com; 杨建华 13121669816,lincaofge@163.com; |
S19 |
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 |
30 |
中国传统地域家具的传承与保护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传统民间家具的保护现状; (2)地方博物馆的民俗家具保护研究; 地域婚俗家具研究; (3)少数民族家具研究。 二、热点问题讨论 (1)传统地域家具的商业活态化研究; (2)基于垃圾分类背景下的废旧家具的何去何从。 |
吴智慧,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主任委员
张亚池,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副主任委员
刘文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副主任委员 |
徐伟,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秘书长
张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副秘书长
牛晓霆,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常务理事 |
李荣荣 18260092786, |
S20 |
林产化学加工分会场 |
60 |
“双碳”过程中林产化工创新发展论坛 |
一、主题:低碳、绿色、高效 二、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生物质能源; (2)生物质材料/化学品; (3)生物质基料; (4)生物质肥料; (5)生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 (6)生物质提取物; (7)传统林产化工低碳发展技术。 三、热点问题讨论 “双碳”过程中林产化工产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
蒋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主任委员 周永红,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副主任委员 勇强,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副主任委员 刘守新,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副主任委员 |
刘军利,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刘玉鹏,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科技处处长; 徐勇,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院长; 李淑君,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张梦婷 13338624534,lxhlhfh@163.com |
S21 |
森林昆虫分会场 |
30 |
林草入侵害虫及其防控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入侵害虫的监测与检测; (2)入侵害虫的扩散与蔓延; (3)入侵害虫的生态适应性; (4)入侵害虫的防治新技术; (5)入侵害虫的原产地抗性资源利用。 |
骆有庆,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森林昆虫分会主任委员 迟德富,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森林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小艺,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森林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
曹传旺,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秘书长 张彦龙,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秘书长 |
孙丽丽 13895764613,sunlilinefu@126.com |
S22 |
森林病理分会场 |
30 |
森林病理学助力我国生态安全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重要森林病害病原生物学研究; (2)重大森林病害病原与寄主互作,抗病性苗木选育; (3)多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及AI图像识别等技术在森林病理学领域应用; (4)新发、入侵及检疫性森林病害鉴定、预警、流行、监测与防控。 二、热点问题讨论 森林病理学研究助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面临的难题及挑战 |
叶建仁,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森林病理分会主任委员 |
梁军,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秘书长 王峰,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 |
周博如 15045865369,896099005@qq.com
王曦茁 13811013799,ladydal@163.com |
S23 |
森林经理分会场 |
50-60 |
碳中和需求下的森林经营管理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碳中和需求下森林经理的形势与任务; (2)碳中和目标下的森林经营实现途径; (3)新形势下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创新; (4)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森林经理学科的继承和发展。 二、热点问题讨论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实践 |
李凤日,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
丰庆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处长 雷相东,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研究员 王新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贾炜玮,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规划院:陈静 13641272871
东林:蕫灵波 15545137026 farrell0503@126.com, |
S24 |
智慧林业创新与应用分会场 |
50 |
智能感知下的林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 (2)物联网与5G技术; (3)大数据技术; (4)边缘计算与区块链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 (6)数字孪生与可视化技术; (7)其他信息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1)林草智能感知与创新; (2)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林业。 |
陈永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景维鹏,东北林业大学副院长,教授 |
张怀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业巧林,南京林业大学副院长,教授 许 福,北京林业大学副院长,教授 李 丹,东北林业大学副院长,副教授 李建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院长,教授 |
罗辉 18845092770, luohui_nefu@163.com |
S25 |
经济林分会场 |
50 |
经济林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经济林良种选育; (2)经济林高效培育; (3)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 (4)经济林新扩展---多功能经济林; (5)经济林培育推动乡村和林区发展。 |
沈海龙,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裴 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杨 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包怡红,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张俊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玲,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杨玲 13351988824,yangl-cf@nefu.edu.cn |
S26 |
园林分会场 |
30 |
“碳中和”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建设 |
一、分会场正文选题范围 (1)碳中和与未来公园城市; (2)碳中和背景下风景园林功能定位与应对策略; (3)风景园林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实践途径; (4)后疫情时代“健康+低碳”风景园林建设; (5)碳中和应用场景示范研究。 二、热点问题讨论 风景园林行业如何对标碳中和实现目标。 |
李 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园林分会主任委员
陈其兵,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副主任委员 |
刘志成,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园林学院副院长
蔡 军,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园林分会副秘书长 |
李方正 13141213772,
刘柿良 13980645789, liushiliang9@163.com |
S27 |
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场 |
60 |
森林植被的水-碳-沙协同调控及流域管理应用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植被的水文调节功能; (2)森林植被的碳汇/碳源功能; (3)森林植被的减蚀控沙功能; (4)森林植被的水-碳-沙协同调控技术与研究方法; (5)森林植被的水-碳-沙调控功能的尺度效应与预测管理模型。 二、热点问题讨论 (1)森林水文研究如何适应和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管理;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下的森林水文研究 |
余新晓,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主任委员
王彦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
牛健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秘书长
于澎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副秘书长
蔡体久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常务委员 |
|
S28 |
盐碱地分会场 |
30 |
盐碱地绿化与生态修复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在碳达峰背景下盐碱地生态修复的政策与发展趋势; (2)盐碱地资源与林草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3)耐盐碱林草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4)林草植物耐盐碱机理和生态适应机制; (5)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二、热点问题讨论 (1)盐碱地生态修复的良性政策; (2)盐碱地工程绿化与生态修复的关系把控。 |
黄 坚,中国林科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主任委员;
张华新,国家林草局盐碱地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秘书长;
陈军华,国家林草局盐碱地中心党委书记。 |
李向飞,国家林草局盐碱地中心副主任
魏志刚,国家林草局盐碱地中心副处级干部、教授
武海雯,国家林草局盐碱地中心研究人员 |
武海雯 auhheaven@163.com |
S29 |
森林与草原防火分会场 |
60 |
新形势下森林与草原防灭火一体化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雷击火灾发生机制及防控技术; (2)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火灾防灭一体化体系与能力建设的探讨; (3)森林火灾防灭一体化之我见; (4)森林火灾起火点和起火原因的判定。 |
焦德发,中国林学会森林与草原防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舒立福,中国林学会森林与草原防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王高潮,中国林学会森林与草原防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
何 俐 010-84238193 13611396971 sfzwh@126.com |
S30 |
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场 |
50 |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
一、论文征集范围: (1)森林公园与生态产品; (2)森林公园与民生福祉; (3)森林公园与城镇化建设; (4)森林公园与森林康养; (5)森林公园与国家公园; (6)森林旅游与自然教育; (7)森林旅游与森林步道; (8)森林旅游与精准扶贫; (9)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 (10)森林旅游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等。 二、热点问题讨论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的政策、建议 |
兰思仁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主任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
董建文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导
钟永德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
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池梦薇18350083366 278856104@qq.com
潘明慧 18305923257 |
S31 |
林业经济分会场 |
30 |
高质量发展下的林草经济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草产业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深化改革; (3)国家公园与社区治理; (4)碳达峰&碳中和下的林业发展; (5)集体林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 (6)双循环与林产品贸易。 二、热点问题讨论 (1)林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和发展; (2)林草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框架与路径。 |
马国勇,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程宝栋,北京林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
朱洪革,东北林业大学 |
朱洪革 13945186371,honggebill@163.com |
S32 |
灌木分会场 |
30 |
灌木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论及技术体系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灌木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创新利用; (2)灌木树种的高效繁育; (3)灌木的生态学问题; (4)灌木林培育、保护与利用; (5)灌木林分退化与更新复壮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灌木林发展的瓶颈问题探讨及展望 |
陈晓阳,华南农业大学 教授,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主任委员 |
李清河,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研究员 灌木分会秘书长 |
李清河 13621300891,tsingheL@caf.ac.cn 李伟 13683122096, bjfuliwei@bjfu.edu.cn 郭海 13789770098, 39902896@qq.com |
S33 |
森林食品分会场 |
50 |
森林食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森林食品精深加工研究; (2)森林食品机械装备与数字化管理;(3)食用林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4)森林食品标准化经营管理。 二、热点问题讨论 森林食品守正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吴鸿,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柴振林,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林产品检测中心主任 程诗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食品所所长 |
韩素芳 13958004207, 472460810@qq.com |
S34 |
林下经济分会场 |
30 |
林下经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源天然产物成分解析与高效转化基础研究; (2)林木与林下经济植物生态互作机理; (3)林下经济植物高效栽培; (4)林下经济产品高值化利用。 二、热点问题讨论 林下经济作物与大田作物的优劣比较 |
斯金平,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
付玉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 |
张新凤,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
刘京晶 18258182852,liujingjing@zafu.edu.cn |
S35 |
林业史分会场 |
30 |
百年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林业建设; (2)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发展与经验; (3)新时代林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4)生态文明建设及理论研究; (5)其他历史时期林业科技思想史研究. 二、热点问题讨论 百年林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严耕,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主任委员
阎景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副主任委员 |
李飞,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周景勇,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郎洁,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李爽 13436911959,linyeshi@bjfu.edu.cn |
S36 |
省级林学会分会场 |
30 |
百年征程中的现代林业发展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新中国林业发展历程; (2)新时代我国林业发展对策; (3)林业科技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作用; (4)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 (5)自然教育创新与实践。 二、热点问题讨论 以史为鉴如何促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
|
孙宝刚,黑龙江省林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黑龙江省林业科学党组成员、副院长 |
于文喜,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
么宏伟 13555000190,lkykjc@126.com |
S37 |
院所论坛 |
30 |
科研院所改革与科技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如何深化林业科研院所改革,增强创新能力; (2)林业科研院所如何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变。 二、热点问题讨论 现代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机制 |
佟立君,黑龙江省林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林业科学党组成员、副院长 |
冯磊,黑龙江省林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林科院科技处副处长 |
赵眉芳 13836012006, lkykjc@126.com |
S38 |
青年科学家论坛 |
30 |
林业研究与实践如何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2)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 (3)“两山”理念践行案例。 二、热点问题讨论 新形势下面向未来的林业研究战略 |
孙龙,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汪贵斌,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
李伟,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主任 |
姚启超,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王爱芝,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秘书
付芳芳,森林培育学科教授(南京林业大学) |
蔡慧颖 13766820737
张宇婧 18270833960 MoonRiver_yujing@outlook.com |
S39 |
研究生论坛 |
50 |
新时代新形势下,研讨木材科学基础理论、技术前沿研究与创新 |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应用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 (2)绿色加工及智能制造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如何激发学术灵感,创新科研思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 |
陈广胜,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林群,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主任 郭明辉,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林学会木材分会秘书长 |
曲发义,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张金玉,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副主任 宋永明,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
崔玉红 13198755180 1813419689@qq.com |